天全县“三位四化五融合” 加快构建大熊猫国家公园保护体系
发布时间:2022-10-08 10:59 来源: 浏览:
打印
【字体:

天全县以推进全省首批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生态体验先行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坚持把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作为“天字号”工程,以“三位一体”优机构建体系、“四化联动”严管控强保护、“五个融合”求突破促发展,扎实推动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走深走实,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引领与带动作用。


一、坚持“三位一体”,推动国家公园管理统一高效。一是“一个机构”抓落实。坚持统一事权、分级管理,优化整合5个自然保护地、2个国有林场、2个地方小采企业,成立大熊猫国家公园天全管护总站,由县长担任站长,核定编制46个,统筹公园建设全面工作。设立管护站3个、管护站点17个,形成“管护总站—片区管护站—管护站点”三级管理体系。二是“一张规划”强引领。以综合性规划为统揽、专项规划为支撑、片区规划为补充,突出特色优势,编制完成《大熊猫国家公园(天全)专项规划2021-2035》《大熊猫国家公园(天全)生态体验先行试验区规划方案》,明确国家公园建设目标、布局、路径和具体实施内容。三是“一套机制”管运行。在建立办公运行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三项机制”,即网格化管理机制,结合林长制实施,打破原有管理机构区域划分,实行3个片区网格化管理,从分区管控、项目监管、生物多样性保护、巡护监测等方面,细化考核指标,落实一线护林员280余人,全面推行“熊猫护林员APP”,将责任压实到每一个山头地块、每一名管护人员;园地共建共管机制,成立县级共建共管委员会,将34.5万亩集体土地纳入协议管护,在2个乡镇进行野生动物肇事补偿补助、友好示范社区试点,开发季节性生态护林员岗位75个,带动周边群众自发保护生态;森林碳汇交易机制,与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合作,基本完成14.2万亩大熊猫栖息地恢复林业碳汇项目,待全国自愿减排(CCER)市场开放后交易。


二、坚持“四化联动”,促进国家公园生态完整多样。一是治理系统化。严格落实核心保护区、一般控制区管控要求,关停退出矿山企业26座,清理小水电45座,全面完成中央、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治理,持续实施280万亩天然林保护、15.8万亩退耕还林成果巩固等工程,修复大熊猫栖息地5.1万亩,建设基因交流走廊带5.5万亩。二是管护智能化。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三维 GIS、BIM等技术,对进入国家公园的人员、车辆实时监控、自动抓拍,对违法进入者实行语音提醒并报警。依托“空天地人”一体化监测系统,搭建“1+N”智慧化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一网监控、一屏可视、一图管理、一脑统筹”。三是执法严格化。成立资源环境综合执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打击违法犯罪“联动巡查、联合巡山、联席会议”的三联机制,组建以“熊猫警察”为主的综合执法队伍,整合县法院、检察院、公安、林业等部门办案力量,为国家公园建设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以最严执法形成强力震慑。四是设施标准化。整合原有的保护区、天保工程、森林公园等管理要求,坚持统一风格、统一技术实施五大标准化建设,完成管护站新建设计、改造提升,统一巡护车辆制式,制式服装标准化定制,通过以大熊猫文化为底蕴的景观美化提升、氛围营造、环境治理等工作,树立国家公园窗口形象。


三、坚持“五个融合”,探索国家公园价值实现路径。一是与生态体验融合。开发万里云海、万丈金山、万山红叶、万亩杜鹃、万千生灵“五万”生态观赏景点,开辟观鸟、观兽、观花生态体验线路,开设森林学堂、熊猫课程,每年访客达到25万人次,实现从单纯的观光游向生态体验、自然科普、研学教育等深度化、参与化、互动化转变。二是与社区发展融合。在国家公园外围探索“园内体验、园外康养”模式,通过打造紫石关茶马古驿、思经竹海渔乡等“入口社区”,培育省级森林康养人家,引导发展主题民宿,实现全民共享国家公园发展红利。三是与交通枢纽融合。依托川藏铁路、雅康高速、国道318县等大通道的流量优势,建成全国首个大熊猫主题文化服务区,推动熊猫主题街区、汽车营地、越野公园等加快打造,共同开发熊猫主题休闲、研学、户外拓展等项目,力争建成大熊猫文化体验目的地。四是与城市建设融合。立足大熊猫国家公园会客厅和康居康养城市定位,依托中医院等康养资源优势和“陈氏骨科”影响力,完成融入大熊猫元素的高速连接线大桥建设打造,启动大熊猫主题公园、主题车站和文化艺术中心等工程规划设计,不断完善“大熊猫+医养”“大熊猫+文创”等功能,让大熊猫成为天全城市主标识、主旋律。五是与特色产业融合。以冷水鱼、竹产业两个省级现代园区为驱动,加速国家公园建设带来的“好山好水”资源转化,形成“一条大鱼一头猪”“一根竹笋一棕菌”“一片苕药一山茶”的“六个一”特色生态产业布局,培育龙头企业,创建特色品牌,擦亮四川省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和食品安全示范县名片。

无障碍浏览 | 使用帮助 | 站点地图
Copyright (c) 2021 https://sthjj.yaan.gov.cn All Right Reserved.
主 办:雅安市生态环境局 官方政务电子邮箱:shjbhj@yaan.gov.cn 地址: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羌江南路377号 联系电话:0835-2224902 非工作时间值班电话:12369 邮编:625000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9 蜀ICP备19014011号-1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