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2014年5月5日我局拟对《天全县公路养护段天全至芦山公路灾后恢复重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项目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此次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14年5月5日-2014年5月9日(5个工作日)。
听证
联系电话:0835-2239837(环评科)
传 真:0835-2242025
通讯地址:雅安市雨城区羌江南路377号
邮 编:625000
拟批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
天全县公路养护段天全至芦山公路灾后恢复重建工程
一、建设项目名称:天全县公路养护段天全至芦山公路灾后恢复重建工程
二、建设地点:雅安市天全县
三、建设单位:天全县公路养护段
四、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西南交通大学
五、建设内容与规模:本项目起于天全县城厢镇中大街桂花桥处(K0+000),经仁义乡、老场乡,终点在芦山县境内过铜江天桥与省道210线相接(K20+712.72),公路全长
六、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保护耕地
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应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
应严格控制施工期临时占地范围,严禁随意扩大。不得占用基本农田。占用林地的,应尽可能保护林地植被,严禁随意砍伐,特别是严格禁止扩大施工场地等临时占地范围,应按本报告提出的生态保护措施对地表植被进行保护。
施工结束后,对施工场地要及时整平,场地整平或清理后将事先保存好的表层耕作层回填,进行复耕或植被恢复。
(2)减少施工干扰
在拟建公路经过的主要乡镇布设宣传专栏进行宣传,设立告示牌,使项目沿线居民进一步了解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向受影响群众宣传相关政策等,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支持项目建设,取得对项目建设带来的暂时干扰的理解和体谅。
加强与当地交通管理部门的合作,对利用现有道路进行施工物资运输应进行合理的规划,同当地政府进行协调以避免现有道路的交通堵塞。共同
(3)文物保护
根据调查,拟建公路评价范围内未发现保护文物,但是在施工过程中不排除发现新的文物,施工过程中如发现文物应立即停止施工,并保护施工现场和文物资源,杜绝乱抢、藏匿、私分文物,并且要及时上报当地文物保护部门,待文物部门处理后再进行施工。
1)施工场地不低于2.1m高的硬质密闭围挡,封闭施工现场;
(2)在施工场地出口放置防尘垫,设置冲洗池,对运输车辆应用水清洗车体和轮胎;
(3)配备足够数量的洒水车,做到堆施工便道和未完工路面经常洒水,保持路面湿润,抑制道路扬尘污染。在施工场地清理阶段,做到先洒水,后清扫,防止扬尘产生;
(4)封闭施工堆料场,易起尘的原材料不得露天堆放,露天临时堆料场必须覆盖篷布;
(5)开挖土石方及时清运至土石方临时堆放场和弃渣场,弃渣场和土石方临时堆场采用篷布覆盖;
(6)对主要运输道路进行硬化,并使用草帘覆盖,防止扬尘。所有临时道路均需清洁、湿润,并加强管理,使运输车辆尽可能减缓行驶速度;
(7)风速四级以上易产生扬尘时,应暂时停止土方开挖,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扬尘飞散;
(8)运输建筑材料、土石方、渣土等易产生扬尘
施工期大气污染物采取以上措施处理后,对周围大气环境影响较小,措施可行。
(1)管理措施
开展施工场所和营地的环境保护教育,让施工人员理解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2)对施工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施工期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冲洗废水、混凝土拌和、砂石料冲洗水经设置沉淀、隔油池处理后,用于水泥沙浆拌料回用,不外排。
本项目在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含泥沙废水经沉砂池、沉淀池及泥浆旋流器处理后,回用于桥梁基础施工,不外排。
(3)施工生活污水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施工营地就近租用民房,不新建施工营地,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经旱厕收集后,用于周围农作物施肥,不外排。本项目地处农村环境,农作物较多,因此本项目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用作农肥,不外排,不会对地表水环境造成影响。
本项目施工期废水在采取上述措施后,对周围水环境影响较小,措施可行。
(1)对开挖路基路段两侧及桥梁施工段周围设置彩钢板作为防护装置,既起到噪声防护作用又可起一定的安全防护作用;
(2)尽量采用低噪声机械,工程施工所用的施工机械设备应事先对其进行常规工作状态下的噪声测量,对超过国家标准的机械应禁止其入场施工;施工过程中还应经常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保证施工设备处于低噪声、良好的工作状态,避免由于设备性能差而使噪声污染加重现象的发生,合理选择施工机械的停放场地,远离居民等敏感点;
(3)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如预制场、拌合场等),将预制场、拌合场等设置距敏感点100m以外的地方,并四周设置围挡;
(4)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强噪声的施工机械禁止夜间(22:00-6:00)施工,若因特殊需要连续施工的,必须事前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准,并告示告知市民施工时间、施工内容,夜间施工期间,应禁止使用柴油冲击桩、漩涡灌注桩、震动桩。
(5)利用周边道路用于施工材料的运输路线时,应调整作业时间,防止对周边原有交通造成干扰,夜间施工时,要采取减速缓行、禁止鸣笛等措施;
(6)对公路沿线及桥梁施工段的敏感点设置临时性隔声屏障;
(7)对施工机械操作工人及现场施工人员按劳动卫生标准控制工作时间,亦可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如戴隔声耳塞、头盔等。
本项目施工期噪声在采取上述措施后,对周围声环境影响较小,措施可行。
(1)植被保护和恢复措施
施工时应尽量收集保存建设中永久占地、临时用地所占用耕地的表层熟土,施工结束后及时覆盖熟土,进行复耕或绿化。
在道路两侧绿化物种选择时,除考虑选择速生树种外,适地适树地从相同地区移植灌木,既保证成活率,与自然融为一体,又避免植物入侵,再现自然本色。提高走廊带内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增加抗病虫害能力,并增强廊道自身的稳定性。另外树种种苗的选择应经过严格检疫,防止
(2)野生动物保护
1)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规,打击捕杀野生动物行为
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法规的宣传,使施工人员知道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教育公众不得捕杀野生动物,若遇到野生动物,应及时将其移至远离公路的地方放生。
2)合理选定工程施工时段和工艺,减少对动物的影响
为减少工程施工对野生动物的惊扰,应做好爆破方式、数量、时间的计划,并力求避免在晨昏和正午爆破施工。
3)防治动物生境污染
加强施工人员的各类卫生管理(如个人卫生、粪便和生活污水),避免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减少水体污染;做好施工结束后生态环境的恢复工作,以尽量减少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及对水质和水生生物的
(3)外来物种入侵防护措施
目前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的方法主要有植物检疫、人工方法防治、化学方法防治、生物防治等。在工程施工期和运行期如何防止外来种入侵,迄今尚无成熟
(4)土地资源环境保护措施
1)设计中应严格执行《在公路建设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若干意见》(交通部,交公路发[2004]164号文)的要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本项目占地均符合用地要求。
2)线路方案做深入、细致的研究,结合用地情况和占用林地及耕地情况进行多方案论证、比选,确定合理的线位方案;在工程量增加不大的情况下,应优先选择能够最大限度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的方案,要充分利用荒山、荒坡地、废弃地、劣质地。
3)施工临时用地尽量不占用农田,并且必须将临时用地和改地、造田结合起来。有条件的地方,要尽量采用符合技术标准的工业废料、建筑废料渣填筑路基。
4)对于施工期临时占用的土地(如施工场地和渣场等),在施工结束后应进行迹地恢复。对于渣场在使用完毕后应在其四周和顶部进行复耕或绿化植树,对于施工场地应在其四周进行必要的绿化工程(植树种草等)。
(5)工程土石方防护措施
合理进行设计及施工安排,本工程路基挖方与其他配套建设工程协调配合,尽量减少弃渣数量,降低生态环境的影响。
(6)边坡防护工程
路基的路堤,路堑边坡工程挖填产生的裸露坡面,应及时平整防护,边坡防护工程应及时设置;在汛期来临之前彻底清运桥梁基坑出土;主题工程设计中对路基边坡等主体工程采
(7)绿化、耕垦综合恢复措施
工程设计中采取了工程和植物措施进行水土保持和绿化,本次评价在此基础上针对其不足新增了部分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
对路基两侧绿化措施包括撒草籽等,对减低噪声、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将起到一定的作用。材料堆放场和施工场地等临时用地在使用完毕后采取复垦和绿化等回复措施。
详见水土保持章节。
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工程土石方、建筑垃圾、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工程土石方除部分回用作为填方外,剩余土石方运往项目弃渣场处置,弃渣场应按水土保持要求,在弃土、弃石周围用编织土袋拦挡等措施,减少表土的裸露及被雨水的冲刷;建筑垃圾中房屋拆迁的建筑垃圾及钻渣运至项目的弃渣场处置,其余建筑垃圾除部分回用外,运输至指定的建筑垃圾填埋场处置;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经袋装收集后,运至场镇垃圾池临时贮存,由环卫人员统一清运至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置。
本项目施工期固体废物采取以上措施处理后,对环境影响较小,处置措施可行。
本项目营运期大气环境污染物主要为汽车尾气,环评提出的相应防治措施有:
(1)严格控制未达标排放尾气的车辆上路;
(2)实施综合绿化工程,美化道路沿线,在道路两侧有计划种树、花草、灌木等吸尘降噪的植物。
(3)加大环境管理力度,公路管理部门设立环境管理机构,委托环境监测单位定期在环评报告中规定的监测点进行环境空气监测。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可最大限度地缓减汽车尾气对项目所在区域大气环境的影响,从技术和经济角度讲是可行的。
项目营运期废水主要来源于路面径流。
(1)加强营运期道路的管理,及时清除运输车辆抛洒在路面的污染物,保持路面清洁;
(2)在道路沿线两侧密植植物,通过吸附、沉淀、过滤和生物吸收等作用,能将污染物从径流中有效分离出来,达到改善径流水质和保护地表水体的目的。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路面径流气对项目所在区域地表水环境的影响较小,从技术和经济角度讲是可行的。
根据公路沿线敏感点噪声预测可知,道路改扩建完成后,公路沿线敏感点声环境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要求。为防止交通噪声对环境敏感点的影响,环评建议建设单位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在道路两侧密植枝繁叶茂、生长迅速的常绿树种,其中乔木高度不宜低于5.0m,灌木不低于1.5m;同时加强营运期交通噪声监测,一旦出现超标扰民现象,对超标敏感点安装通风隔声窗措施,以减少交通噪声对敏感点的影响。
采取上述措施后,项目营运期交通噪声对区域声环境以及噪声敏感点的影响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从技术和经济角度讲是可行的。
本项目不涉及收费站、服务区等服务设施的建设,营运期固体废物主要来自过往车辆乘坐人员及行人产生的生活垃圾和道路维修过程中产生的弃渣。对于生活垃圾采取定期对道路垃圾清扫并集中收集至场镇垃圾池临时贮存,由环卫人员统一清运至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置。而道路维修过程中产生的弃渣由施工人员清理至指定建筑垃圾填埋场处置。
采取上述措施后,项目营运期固体废物能够得到有效的处理和处置,从技术和经济角度讲是可行的。
拟建公路项目的各种环境保护措施包括环保设施、设备等,将纳入拟建项目的预算之中,投资见表10.4-1。本项目总投资为1.41亿元,环保投资约为1067.78万元(包括新增水土保持措施704.78万元),占工程总投资的7.57%。
表10.4-1 环保措施投资估算表
类别 | 治理 内容 | 主要治理措施 | 预期效果 | 环保投资(万元) |
废气 | 施工期废气 | 施工现场设置不低于2.1m高硬质密闭围挡;在施工场地出口放置防尘垫,设置洗车平台,施工车辆上路前应冲洗轮胎、车身;施工料场、临时堆场、弃渣场等篷布覆盖;运输扯车辆密闭,篷布覆盖;部分道路硬化;洒水抑尘;采用先进施工机械并加强维护,车辆尾气达标;强化管理;加快施工进度,尽量缩短工期。 | 有效削减废气和粉尘的排放量,使影响局限在施工作业区内,将 | 60.00 |
营运期废气 | 加强交通管理;每天定时路面清扫;严禁物料洒落等。 | 有效削减汽车尾气及扬尘污染 | 10.00 | |
废水 | 施工期生产废水 | 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冲洗废水、混凝土拌和、砂石料冲洗水等废水经隔油沉淀处理后回用。 | 用作水泥沙浆拌料回用,不外排洗车回。 | 6.00 |
在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含泥沙废水经沉砂池、沉淀池及泥浆旋流器处理后回用。 | 回用于桥梁基础施工,不外排. | 10.00 | ||
营运期废水 | 路基两侧设置沉淀池、排水沟20.71km。 | 削减路面径流污染物 | 60.00 | |
噪声 | 施工 噪声 | 加强施工管理,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禁止夜间施工;合理布局高噪声施工设备,尽量远离敏感目标;施工现场设置彩钢板;夜间施工必须完善申报手续并张贴告示;运输车辆减速、禁鸣。 | 降低施工噪声对敏感点的影响,避免噪声扰民。 | 50.00 |
营运期 交通噪声 | 加强交通管理;超标敏感点安装通风隔声窗措施。 | 最大程度减少交通噪 | 80.00 | |
固体废物 | 施工生活垃圾 | 垃圾桶及垃圾袋收集后,统一运至城市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理。 | 满足环境要求。 | 2.00 |
建筑 垃圾 | 分类收集,回收可回收利用部分,对于未能综合利用的建筑垃圾应运至环卫部指定的建筑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 | 20.00 | ||
道路清扫垃圾 | 道路清洁人员应注意及时清扫,统一收集后送往城市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置。 | 10.00 | ||
道路维修垃圾 | 施工结束后及时送至指定的建筑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 | 5.00 | ||
水土保持 | 工程 措施 | 工程沿线修建沉砂池、排水沟、堡坎、挡土墙等设施。 | 使水土流失得到最大控制,同时满足城市生态要求。 | 704.78 |
植物 措施 | 路堤、边坡等进行斜坡绿化;临时占地恢复后均匀撒播草籽种植草坪。 | |||
景观 | 景观 绿化 | 道路两侧、交叉口周围全部进行绿化、硬化,绿化树种与城市景观结合,尽量体现地方特色。 | 满足农业生态及景观功能要求。 | 30.00 |
监测管理 | 环保验收及环境监测 | 按有关规定进行工程竣工环保验收、编制验收报告。 | 达到工程竣工环保验收标准,出现环境问题及时整改。 | 20.00 |
合计 | / | 1067.78 |
7、公众参与情况:从对拟建公路沿线公众参与的调查表明,当地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普通群众、受影响居民普遍拥护该项目建设,被调查的公众100%支持该项目建设。
8、建设单位或地方政府所作出的相关环境保护措施承诺文件: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