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2016年12月9日我局拟对《汉源县华兴燃气有限公司汉源县天然气管道及供气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汉源县宜东镇垃圾填埋场及收集系统灾后重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乌斯河镇垃圾填埋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此次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16年12月9日-2016年12月23日(10个工作日)。
听证
联系电话:0835-2239837(环评科)
传 真:0835-2242025
通讯地址:雅安市雨城区羌江南路377号
一、汉源县天然气管道及供气工程
(一)建设项目名称:汉源县天然气管道及供气工程
(二)建设地点:雅安市雨城区、荥经县、汉源县
(三)建设单位:汉源县华兴燃气有限公司
(四)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国藏国策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五)建设内容和规模:新建1条始于雅安市雨城区,
(六)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1、施工期
(1)施工期水环境影响
① 地表水环境影响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废水包括:施工人员生活污水,车辆、机械设备的冲洗废水以及管道试压废水。施工生活污水产生量较少,经旱厕收集后,用于附近农田、林地施肥或绿化,不外排;车辆、机械设备的冲洗废水经沉淀处理后用于周边道路洒水降尘,不外排;管道投产前进行强度试压产生的废水主要含悬浮物、铁锈和砂粒,无有害
② 地下水环境影响本项目管道埋设深度约1.2m,开挖时遇含水层引起地下水排水的可能性不高,不会影响地下水项目所在地的地下水。
(2)施工期声环境影响
本工程施工期间噪声主要包括施工机械噪声和运输车辆噪声。其噪
(3)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
施工过程中的大气污染源主要有扬尘、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排放的尾气、焊接烟尘。施工期间通过洒水、加蓬、增加围挡物等措施可以减少废气对周边居民的影响。再加上施工期的大气影响是短期的、暂时的,一旦施工活动结束,施工扬尘及施工机械等尾气排放影响也就随之结束。因此在采取环保措施后,施工期对周边环境空气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4)施工期固体废弃物影响
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生活垃圾、施工废料。
施工过程中生活垃圾经分类收集后,由环卫部统一收运;施工废料中的少量建筑垃圾直接用于场地平整和道路填筑,其他废料能够回收的进行回收利用,不能回收的将依托当地职能部门有偿清运;本工程挖方全部用于回填管沟及覆土,无弃土。因此,本项目施工过程产生的固体废弃物都得到了合理有效处置,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5)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
工程施工过程中,将破坏原有地形地貌、土壤植被及水保设施,导致土壤结构破坏,林草退化,降低了表层土壤的抗蚀性,造成新的水土流失,主要侵蚀类
对大相岭自然保护区影响:
对自然资源的影响:本项目在保护区的实验区内临时占用土地1.7811hm2。其中:针叶林0.4330hm2,灌丛地1.3436hm2,水域0.0045hm2。保护区内不设施工便道、堆管场等临时占地。工程挖方临时堆放于管道两侧,在完成管道铺设后全部用于回填。受施工占地、环境污染、施工损伤、
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因保护区内新增占地较少,施工规模有限,其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也较为微弱。主要有:评价区域内自然生态系统面积将发生轻微变化,系统内绿色植被将有所减少,加上大气污染等致使生态系统生产者合成的有机物轻微减少,释放的氧气减少,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伴随着能量转化的减少。但因施工规模较小,不会引发食物链上以绿色植物为直接或间接食物来源的各个营养级生物明显减少;作为消费者的部分动物可能短时间内迁徙至其他区域,一定程度上会使食物链和食物网出现微弱简化;环境污染致使区内大气、光、水等非生物环境质量降低。
对主要保护对象的影响:评价区域没有大熊猫分布,也未发现大熊猫掌印、粪便等活动痕迹。根据《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报告》等文献资料,距天然气工程最近的大熊猫痕迹点位于工程西侧九人岩附近,直线距离为1.644km;施工占地、挖掘噪声和
(6)交通及社会环境影响
本项目的管道敷设涉及的范围较广,特别是在穿越省道时,采用顶管技术穿越,不会影响车辆的正常通行,县级以下公路采用开挖方式穿越,施工时间短,且管道施工是分段进行,故对开挖路段的车辆行驶和居民出行的影响小,造成的影响也是局部和暂时的,随着施工的结束,造成的影响也将消除。
2、运营期
(1)运营期水环境影响
营运期间废水主要是站场内生活污水、设备冲洗废水,还有少量的分离器分离废水以及天然气脱水装置废水。阀室无废水产生,不会对水环境产生影响。
生活污水经站场内预处理池处理后进入站场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作为站场及周边绿化、农林灌溉用水。过滤分离器以及天然气脱水装置产生少量的废水、设备和地坪冲洗废水中
因此,运营期项目对所在地水环境产生影响较小。
(2)运营期大气环境影响
营运期排放废气主要来源于站场清管收球作业、设备和管线检修以及站内系统超压时放空的天然气、阀室放空区放空的天然气,排放的天然气经站场高空20 m火炬燃烧,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主要是CO2、H2O及少量未燃烧的天然气,对大气环境无明显影响。
(3)营运期声环境影响
本项目正常生产时,站场场界昼间、夜间噪声均能够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2类标准要求。阀室超压放空噪声为瞬时强噪声,采取一系列措施后,其对阀室周边居民的影响不大。项目营运期间,噪声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
(4)营运期固体废物影响
运行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站场产生的生活垃圾、过滤废渣和清管废渣。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委托当地环卫部门处理;天然气过滤得到的废渣主要为粉尘和过滤材料,半年清理1次,过滤芯拆除清理后反复使用,清管时产生清管废渣,集中收集后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置。因此,运营期间产生的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小。
(七)公众意见:网上公示调查第一次及第二次公示期间,建设单位、评价单位没有
二、汉源县宜东镇垃圾填埋场及收集系统灾后重建工程
(一)建设项目名称:汉源县宜东镇垃圾填埋场及收集系统灾后重建工程
(二)建设地点:汉源县宜东镇
(三)建设单位:汉源县宜东镇人
(四)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西南交通大学
(五)建设内容和规模:垃圾计量系统,防渗衬层系统,渗滤液导排系统,渗滤液调节系统,雨污分流系统,地下水导排系统,地下水监测系统,填埋气体导排系统,覆盖和封场系统,垃圾坝,进厂道路,覆盖土临时存放区,办公管理和辅助工房等。
(六)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1)防渗措施:填埋场采用人工复合防渗材料作人工防渗。填埋场防渗由土层、土工布、HDPE人工防渗膜共同组成,并对填埋场区及侧坡面进行坡面防渗处理,对拦渣坝、调节池等作防渗处理,选择符合设计规格质量的防渗材料,加强防渗工程施工监理,确保工程施工质量,保证了防渗措施合理、可靠,措施可行。同时在导排管网施工结束后,对防渗膜的完整性进行测试,确定防渗膜无穿孔。
(2)水污染物治理措施: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包括垃圾渗滤液、垃圾车辆冲洗水和职工生活污水等,本项目拟采取将渗滤液等收集暂存后用密闭式罐车运输至汉源县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系统进行处理。汉源县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系统采用 “中温厌氧+MBR+反渗透”处理方案进行渗滤液的处理,尾水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物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表2标准后,经管道最终排放至场区南面的流沙河。填埋场实行雨污分流,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排水、泄洪系统。
(3)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本项目库底和边坡防渗结构采用的是《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中的人工合成单层衬里结构及渗滤液导排措施,符合相关防渗要求;渗滤液调节池采用防渗混凝土和高密度聚乙烯的防渗方式,其他需要进行防渗处理的区域均按照相关防渗要求采取了相应的防渗措施。
(4)大气污染物处置措施:工程外排废气主要为填埋场废气和垃圾恶臭等,其中的主要污染物为CH4、H2S、NH3等。对卸车粉尘采用喷水降尘的方式进处置;对恶臭污染物采用喷洒除臭剂、场地清洗及绿化吸收等措施,同时根据《小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标准》(建标149-2010),将垃圾场周围300m范围内划定为卫生防护距离,今
(5)防噪降噪措施:根据预测结果,厂界处噪声在噪声源经减振、隔声等措施处理后,可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相关标准,能够实现厂界达标
(6)危险固废处置措施:危险固废不进入该填埋场,危险固废入场前分选出集中收集送有资质的危废处理机构处置。
(7)生态恢复及绿化措施:填埋作业中每个填埋单元完成填埋后,及时覆土封场绿化。在场区内种植对恶臭气体吸收效果好的乔、灌树木。
(8)垃圾运输环境保护措施:垃圾运输采用新
七)公众意见:本项目公众参与程序合法,
三、乌斯河镇垃圾填埋场工程
(一)建设项目名称:乌斯河镇垃圾填埋场工程
(二)建设地点:汉源县乌斯河镇
(三)建设单位:汉源县乌斯河镇人
(四)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西南交通大学
(五)建设内容和规模:乌斯河镇垃圾填埋场有效库容9.07万m³,服务年限为25年(2015-2039)主要工程:垃圾计量系统,防渗衬层系统,渗滤液导排系统,渗滤液调节系统,雨污分流系统,地下水导排系统,地下水监测系统,填埋气体导排系统,覆盖和封场系统,垃圾坝,进厂道路,覆盖土临时存放区,办公管理和辅助工房等。
(六)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防渗措施:填埋场采用人工复合防渗材料作人工防渗。填埋场防渗由土层、土工布、HDPE人工防渗膜共同组成,并对填埋场区及侧坡面进行坡面防渗处理,对拦渣坝、调节池等作防渗处理,选择符合设计规格质量的防渗材料,加强防渗工程施工监理,确保工程施工质量,保证了防渗措施合理、可靠,措施可行。同时在导排管网施工结束后,对防渗膜的完整性进行测试,确定防渗膜无穿孔。
(2)水污染物治理措施: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包括垃圾渗滤液、垃圾车辆冲洗水和职工生活污水等,本项目拟采取将渗滤液等收集暂存后用密闭式罐车运输至汉源县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系统进行处理。汉源县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系统采用 “中温厌氧+MBR+反渗透”处理方案进行渗滤液的处理,尾水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物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表2标准后,经管道最终排放至场区南面的流沙河。填埋场实行雨污分流,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排水、泄洪系统。
(3)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本项目库底和边坡防渗结构采用的是《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中的人工合成单层衬里结构及渗滤液导排措施,符合相关防渗要求;渗滤液调节池采用防渗混凝土和高密度聚乙烯的防渗方式,其他需要进行防渗处理的区域均按照相关防渗要求采取了相应的防渗措施。
(4)大气污染物处置措施:工程外排废气主要为填埋场废气和垃圾恶臭等,其中的主要污染物为CH4、H2S、NH3等。对卸车粉尘采用喷水降尘的方式进行处置;对恶臭污染物采用喷洒除臭剂、场地清洗及绿化吸收等措施,同时根据《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GB50869-2013),将垃圾场周围500m范围内划定为卫生防护距离,今
(5)防噪降噪措施:根据预测结果,厂界处噪声在噪声源经减振、隔声等措施处理后,可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相关标准,能够实现厂界达标
(6)危险固废处置措施:危险固废不进入该填埋场,危险固废入场前分选出集中收集送有资质的危废处理机构处置。填埋场产生的少量的危险废物经专用容器收集后贮存于危废暂存间,并定期交由有相应资质和处理能力的单位进行处置。
(7)生态恢复及绿化措施:填埋作业中每个填埋单元完成填埋后,及时覆土封场绿化。在场区内种植对恶臭气体吸收效果好的乔、灌树木。
(8)垃圾运输环境保护措施:垃圾运输采用新
(七)公众参与
本项目公众参与程序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