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以来,石棉县按照省级生态县创建指标要求,扎实开展生态县创建工作。以创建生态乡(镇)、生态村和生态家园等生态细胞工程为载体,大力实施“七个一”等乡镇环境基础设施和生态保护工程,生态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特色产业不断壮大,生态文化持续蓬勃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生态石棉更加美丽。
一、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着力点,倾力打造乡(镇)“七个一”工程。
在生态乡(镇)创建过程中,石棉县重点实施了乡(镇)“七个一工程”建设,即:建设一批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一批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池、一批公共厕所、一个休闲广场、一个示范村、一条示范街、一个农贸市场。
一是推进乡(镇)污水集中处理。全县共投资3300万元建成日处理量2万吨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3座乡(镇)污水处理站和一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生态人工湿地。二是建立垃圾处理长效机置。投资1600余万元建成了日处理量70吨的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6%,同时积极推广太阳能热水器、“一池三改”等项目,建成沼气池7035口,农村生活清洁能源比例达到54%,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8%,建成设施完善的公厕159个。三是强化城乡绿化美化。在乡(镇)主要街道两旁栽植了柳树、桂花、银杏、铁树、三角梅等十余种花草树木,大力实施乡(镇)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四是建立“三化”农贸市场。全县建成新棉镇、先锋乡、挖角乡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三化”农贸市场4个。五是建设特色农业示范村。以“七进”活动为抓手,大力实施“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正向纵深发展。
二、突出特色,生态产业蓬勃发展。
(一)生态农业稳步发展。成功举办“中国首届黄果柑文化节”和“中国园艺学会枇杷分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大力推广黄果柑标准化、规范化栽培技术,实施品牌战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新建机耕道
(二)生态人居明显改善。整合资金6800万元实施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国省干道沿线风貌塑造,整治塑造农房1670幢20.8万平方米,形成了川西民居特色、彝族特色、藏族特色的建筑风貌。
(三)生态旅游取得新进展。投入资金1.6亿元,基本完成栗子坪孟获城景区道路、接待中心、景区景观等一期工程和安顺场南北区安置房、基础设施建设,新增星级农家乐2户。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通讯、保险、家政、中介等服务业不断发展,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76亿元。
(四)生态文化持续发展。扶持发展蟹螺江坝尔苏藏堡、先锋松林藏居等民俗民族文化旅游,加大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挖掘和传承力度,《石棉民歌》走进央视。成功举办第九届少数民族暨第十届农民运动会等体育赛事,石棉籍运动员苟定超实现了石棉县在亚洲残疾人运动会奖牌零的突破。
(五)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开展四川省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县建设,关停落后产能企业6户;通过实施土地开发整理,新增耕地638亩,改造中低产田土1253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平方公里;深入实施林业“三大工程”,大力实施自然生态工程建设,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1.7%,城区绿化率达到35.9%。
审签:易海燕 编辑:寇含坤 电话:0835-222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