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经:生态为底 产业为笔 绘就美丽乡村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08-06 08:47 来源: 浏览:
打印
【字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来川视察,对四川“三农”工作作出系列重要指示,强调“要把乡村振兴摆在治蜀兴川的突出位置”,要求“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荥经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先后以创建美丽四川先行试点县、“美丽四川建设”实践基地、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县等为契机,持续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现代农业产业链逐步成型,美丽乡村先行区建设成效显著。

荥经县城

一、生态筑基守护绿水青山 打造宜居家园

荥经县珙桐树原始森林

荥经县素有“天然氧吧”之称,森林覆盖率高达80.3%,位居全省第1;EA指数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1;荥经河国考断面水质稳定在Ⅱ类,12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优良的生态本底,为荥经县创新实施“三大工程”,系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有力的保障。

1、污水治理工程探索形成“两种模式”,即针对零星农户采用“小三格化粪池+人工小湿地池”模式;针对聚居点位采用“大三格化粪池+二级厌氧池+人工大湿地池”模式,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就地收集、就近处理。新建乡(镇)污水处理厂3座、农村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17台,建成人工大湿地20个、小湿地940个,形成“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污水治理体系,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率达到80%以上,处理水质稳定达到《四川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三级标准。

2、厕所革命工程创新推行“两池共建—两水共治”模式,粪池和人工湿地池共同建设、厕所黑水和生活灰水共同治理,有效破解“厕污共治”难题。新(改)建农村户厕7000余户、城乡公厕60余座,全县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

3、全民清洁工程常态长效开展“三我三清”(我参与、我监督、我受益,清垃圾、清污水、清乱建)行动,全县71个村(社区)组织2.4万余户和党员干部、志愿服务者10000余人次参与环境治理,累计清理各类生活垃圾8000余吨,清理堰渠河道1200余公里,整治乱搭乱建686处,整治车辆乱停、占道经营1000余起,绿化面积4.62亩。 

二、产业富民激活生态价值 实现多元增收

荥经县烟竹乡竹林

绿水青山如何转化成金山银山?荥经县依托优质生态资源,创新探索“三链融合”产业发展模式,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动能,交出一份亮眼答卷。

1、特色养殖链

以荥经河优良水资源为载体,在五宪镇引进落地世界最大的高端鱼子酱生产商,建成西南最大鲟鱼生态养殖基地300亩;构建“村集体+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链模式,大力发展“共享鱼池”“共富鱼池”“庭院鱼池”等助农增收订单养殖模式,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双增收,村集体每年获得固定分红收益可达30万元以上。2024年安排反哺资金9.4万元,惠及低收入群体94户94人,全县渔业产业助农增收达1500余万元,解决务工260余人。

2、林竹经济链

在优异森林资源基础上,荥经县实施“森林粮库”扩面增量行动,发展药材、油茶、竹笋等生态农业产业体系,盘活7000余亩荒山、50万亩林地,抚育改造笋用方竹27000亩、良种黄柏6500亩、油茶4000亩,建成十万亩“天府森林粮库”竹基地和龙苍沟竹笋、青龙油茶等4个万亩复合园区,推广“黄柏+蔬菜”等立体种养,盘活年增产森林食物超万吨,带动3个农产品入选全国品牌名录。

3、茶叶富民链

在新添、宝峰、民建等民族乡(镇)累计发展高山有机茶1.6万亩。在荥河、泗坪、牛背山等乡(镇),龙头企业带动村组参与种植超8000亩“黄金芽”,建成全国成片面积最大的“黄金奶白茶”产业基地,长期务工人员达200人,人均增收2万余元,消纳周边乡(镇)的剩余劳动力,实现从“外出务工”到“家门口就业”。

三、文旅融合传承文化根脉 激活乡村活力

荥经县龙苍沟大熊猫国家公园南入口

荥经县立足“大熊猫国家公园南入口”的区位优势,创新构建“三旅联动”文旅体系,推动生态资源向旅游产品高效转化,走出一条文旅兴县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1、研学旅游树品牌

荥经县致力于打造自然教育第一县,以“田野劳动实践教育+自然教育”“大熊猫+森林探索主题研学”等特色自然教育课程带动当地农户增收。建成“与熊猫为邻、品生态美食”的熊猫民宿村,培育27家熊猫民宿聚落,年接待游客达50万人次,实现“人退猫进、人猫共生、人猫共享”的和谐局面。2023年,荥经县“‘守护熊猫回家’——大相岭大熊猫野化放归教育实践”荣获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卓越之星奖”。

2、康养旅游创标杆

荥经县依托森林覆盖率全省第一的优势,积极打造康养休闲旅游区,建成云峰山、叠翠溪、严道古城3个4A级景区以及青杠桃园1个3A级景区,牛背山被评为“亚洲最美360°观景平台”,龙苍沟国家森林公园获评四川省“十大康养胜地”。当地村民通过参与景区服务、餐饮民宿经营等多种方式,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

3、非遗旅游促传承

荥经将传统文化与特色旅游相结合,致力于传承和弘扬黑砂非遗文化,创建黑砂艺术村、传习所和工艺坊等场所,并打造“砂器一条街”文旅综合体,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体验黑砂文化,带动200余名村民就业。

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旅融合,荥经县正以生态为底色,以产业为支撑,以文化为灵魂,绘就一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展望未来,荥经县将继续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在治蜀兴川的壮阔征程中,以更坚实的生态根基、更蓬勃的产业活力,谱写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无障碍浏览 | 使用帮助 | 站点地图
Copyright (c) 2021 https://sthjj.yaan.gov.cn All Right Reserved.
主 办:雅安市生态环境局 官方政务电子邮箱:shjbhj@yaan.gov.cn 地址: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羌江南路377号 联系电话:0835-2224902 非工作时间值班电话:12369 邮编:625000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9 蜀ICP备19014011号-1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923